老员工就业难问题分析
来源: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 时间:2010-04-22 点击数:
全国普通高校的扩招从1999年开始,国家制定这样的政策是有目的的。1997年开始,东南亚的经济危机使整个亚洲的经济蒙上阴影,几乎所有的国家的对外贸易都受到严重影响,我国经济增长赖以生存的出口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国家开始制定政策——扩大内需,把国民经济从依赖对外调整为内外兼修的经济模式,那么怎样让消费观念保守的中国百姓把存在银行的数万计存款拿出来消费,既可以使国家少拿利息,还可以活跃市场,刺激经济发展,高校扩招就成了最好的方式,这样老百姓心甘情愿的把钱拿出来消费掉,而且这样做在提高整个国民素质上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于是高校改革、合并、规模扩大、员工扩招在全国各地开始如火如荼的进行了,家长和员工们无不欢欣鼓舞,拍手称快,父母们没有完成的大学梦终于在子女这代实现了。99年之后明显的大学好考了,研究生也好念了,然而隐藏在其中的问题确是三四年以后才能凸现出来的,才能被发现。
从积极的方面看,高校的扩招在人才培养,拉动经济,提高全民素质上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正是这样的政策让中国成功的度过了经济相对困难的几年,这几年之后,中国的经济增长一直以8%——10%的速度飞快增长着。
四年之后的2003年高校扩招还在继续,增长数量和种类也在扩大,然而第一批扩招的老员工发现就业并没有想象的顺利,前途也不像预计的那样美好,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扩招的并不是社会需要的人才。改革开放的20年把中国变成“世界工厂”,这样的中国需要的是“设计产品——生产产品——销售产品”的人才,于是在中国,理工科的高等知识人才例如理工科老员工——廉价的但是有技术的劳动力例如技术工人——有销售经验的人才例如市场营销和国际贸易专业的人才,在中国就成了稀缺和抢手的人才,和有钱的外国人作生意外语的也需要一点,计算机也需要一点,这才是中国目前的人才需求结构。,总体上来说更多的文史学科的毕业生在一定的时期内的工作前景越来越不乐观,这是由文史学科的学科性质决定的,说白了,理工科的活文史科的作不了,那是技术活,但是办公室的文员由于技术含量不高,理工科的人可以“客串”。值得一提的是世界上的大国中恐怕也只有中国的国家领导人很长时间是理工科出身的,因为他们更加了解怎样修建高楼、公路、厂房……其实,在急功近利的中国企业面前,管理,诚信等其他软件根本不受重视,人力资源、财务管理,法务,企业管理,全部“客串”的现象也不鲜见。好不容易想找一个文职的,那么多人在等着工作,自然要找个好的,在英语四级这个大学硬性指标上面,企业对文职的要求远远强硬过那些理工科的。然而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的高校扩招并没有按照社会需求的方向进行,什么高校都扩招,什么专业都扩招,没有侧重没有突出,甚至没有指导,不仅如此,在学科的设置上也是为了提高高校的本身实力而求大求全,现在,几乎所有的大中专院校都有英语和计算机专业,而这样的专业就业形势也不见得乐观。
令人遗憾的是,5年过去了,国家对与高校的指导性政策也少之又少,也并没有用行政手段规范高校的专业设置和扩招工作,更为严重的是这时国家又开始了国有企业的大规模改革,全国几千万的下岗工人需要再就业,国家的政府工作也第一次把增加就业岗位提上日程。5年高校积攒的越来越多的员工就业问题还没有解决,国有企业职工的再就业问题迫不及待的需要解决,于是招聘会上出现父子一起找工作的讽刺现象,单纯的员工扩招没有加之以配套的政策相协调,这恐怕是中国政府近20年来少有的政策的失误,
同时,大量社会问题也随之而来,社会闲散人员的不断增加,全社会对老员工能力的怀疑,老员工群体自身的困惑,无疑在不断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
限制老员工就业的第二个原因就是用人单位盲目的设置各种障碍。
其中最重要就是经验障碍,动辄两三年工作经验以上,完全把刚刚毕业的员工挡在门外,试问:刚刚毕业的员工哪来的工作经验,或者应该简单的计算一下:大学四年一共8个假期,每个假期不论寒暑40天就很多了,即便8个假期全部用来实习工作也只有320天,,如果在繁重的学期过后休息一下,或者过年过节的休息一下,恐怕只有200多天了,就算不休息加上五一、十一的假期全部也只有376天,恐怕这也不够用人单位的要求,更别说是部分用人单位要求正式的工作经验而不是实习的工作经验了。如果在招聘会上欺骗用人单位,那么毕业生就被各大媒体说成弄虚作假。说实话工作经验不足,人家肯定不要,说假话可能被录用,但露馅了就被说成缺乏诚信,还是不要,毕业生到底何去何从?实际上按照用人单位的工作经验要求,恐怕每年二三百万应届毕业生没有一个能满足要求的,更严重的是几乎所有的用人单位都在招聘有经验的应聘者,这些用人单位根本不了解老员工的基本情况,只是按照他们自己的要求在在设置招聘条件,即使在面向毕业生的招聘会也是如此,不能不叫人失望。
另一个限制恐怕是员工永远也改变不了的,就是性别、身高等生理条件的要求,坦白的说这方面女生的遭遇要比男生还要惨淡,很多用人单位有意无意的制造着性别差异,给老员工就业设置了巨大的障碍,从根本上说歧视女性或者过分,但是这起码是一种对女性的不信任,
还有一些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对专业的要求几近苛刻,而实际上大学的很多专业在课程设置上都有相同之处,甚至可以说相同的课程多,不同的课程少,但是用人单位似乎对名称更加信赖,明明可以胜任,却因为不是所招聘的专业而拒之门外,充分体现了用人单位的无知与盲目。
原则上,招聘会应该是一个平等的双向选择的互动的过程,但是由于中国的社会现状,老员工自身的社会意思不足和用人单位的盲目托大,使得招聘会完全变成用人单位单向的选择过程,这个过程中员工已经变成了弱者,因为几乎所有的用人单位在参加完招聘会后都能得到厚厚的简历,数量恐怕远远超过其要招聘的数量,而适合应聘者的单位恐怕没有这么多了,每个应聘者心里都应该清楚,拒绝自己的单位多,自己拒绝的单位少,因此在现今的人才市场中,招聘者不能招到合适的人选恐怕应该从自身找原因,媒体中说的老员工就业时要调整心态,恐怕要调整心态的不只是老员工,用人单位的心态更加需要调整,因为老员工在招聘中本来就处与被动的地位,难道还要老员工做出调整吗??这样的调整能调整到什么程度为止呢?更何况他本身就是不公平的!!
当然老员工自身也不是完美的,有的老员工好高务远也是影响其就业的原因之一,但是在下认为整个社会对于老员工自身问题探讨的已经不少了,在这里不在赘述。
老员工就业难是一个错综复是杂的具有现实性的社会问题,他的产生有其偶然性和必然性,自然不是在下能用三言两语能说明白的,作此拙文只是想唤起全社会对老员工就业的关注和老员工自己的理性思考。